网上有很多讲WAL机制的文章,介绍MySQL如何通过日志来保证在故障场景下的数据完整性的。简单来说,数据库在写入数据之前会先记录修改日志,然后崩溃重启时能够通过日志来重建数据。这个表述非常笼统,表现在:
提到事务,你肯定会想到ACID(Atomicity、Consistency、Isolation、Durability,即原子性、一致性、隔离性、持久性),我们就来说说其中I,也就是“隔离性”。
上周参加中间件性能挑战赛,赛题的大致意思就是充分利用多核CPU,看谁开发的程序最快。对于这类题目,语言的选择上就显得很重要,因为对于同样的算法,在都做了充分的优化的情况下,就剩下纯粹的比拼语言的执行效率了。
数组切片slice这个东西看起来很美好,真正用起来会发现有诸多的不爽。
使用方式 数组和slice长的很像,操作方式也都差不多,并且slice包含了数组的基本的操作方式,如下标、range循环,还有一些如len()则是多种类型共用,所以根据操作根本搞不清数组和切片的区别,能够看出区别的地方主要看如何声明的。
链表的数据结构比较线性数组,优点是 可以方便的对任意的位置进行插入和删除。
作为比较老牌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java,在对函数式编程的支持上一直不温不火。
网上有不少关于如何让Linux自动运行自己编写的脚本或者程序的方法,但是大多数都是把命令写到/etc/rc.local里,这样虽然能够实现随机运行,但是并不够灵活。不能像mysql,apache等服务一样能够使用service命令或者调用init.d下的脚本启动、关闭或者重启进程。例如,